處理量與效率矛盾:板框過濾機雖能實現(xiàn)固液分離,但單批次處理量僅 2-5m3,且需人工卸渣,分離時間長達 4-6 小時,無法適配化工批量生產(chǎn)節(jié)奏;
固體顆粒破損風險:高速離心機(轉速≥5000rpm)雖分離快,但離心力過大(≥3000×g)易導致脆性顆粒(如催化劑載體、顏料顆粒)破碎,回收率從 95% 降至 70%,影響后續(xù)回用;
分離時間與效果失衡:普通低速離心機(轉鼓容量≤50L)因容量有限,需分多批次處理,總分離時間超 8 小時,且清液濁度常超 50NTU,需二次過濾,增加成本。
大容量適配批量處理:單轉鼓容量達 500L,單批次處理懸浮液 10-20m3,較普通離心機提升 4-5 倍;
低速保護顆粒完整性:離心力≤1500×g,對脆性顆粒破損率≤5%,催化劑回收率≥95%;
自動化降本增效:支持 PLC 自動控制(進料 - 分離 - 卸渣),無需人工干預,單批次操作時間縮短至 1-2 小時。
轉速與離心力:粗顆粒(≥20μm)用低轉速(1200-1500rpm),避免過度離心導致顆粒破碎;細顆粒(≤10μm)需提高轉速(2500-3000rpm),增強沉降動力,縮短分離時間;
進料量控制:進料量需與轉鼓沉降速率匹配,如顏料懸浮液進料量超 4m3/h 時,懸浮液在轉鼓內(nèi)停留時間不足,清液濁度會從 5NTU 升至 20NTU;
卸渣方式:催化劑懸浮液用 “低速刮刀卸渣"(轉速降至 500rpm 時卸渣),減少顆粒摩擦破損;污泥用 “螺旋連續(xù)卸渣",避免停機卸渣延長總時間。
轉鼓結構改進:采用 “錐形 - 圓柱形組合轉鼓"(錐角 15°-20°),較傳統(tǒng)圓柱形轉鼓增加沉降面積 30%,懸浮液停留時間從 80min 縮短至 60min;
差速調(diào)節(jié)(螺旋卸料機型):針對污泥懸浮液,將螺旋與轉鼓的差速從 5rpm 提升至 8rpm,排渣速度加快 60%,單批次分離時間從 60min 降至 40min;
加熱輔助系統(tǒng):對高粘度懸浮液(如粘度≥500cP 的樹脂懸浮液),在轉鼓夾套通入 60-80℃熱水,降低懸浮液粘度(粘度降至 200cP 以下),沉降速率提升 50%,分離時間縮短 40%。
絮凝劑添加:向廢水污泥中添加 0.1%-0.3% 聚丙烯酰胺(PAM),使 1-10μm 膠體顆粒聚合成 50-100μm 絮團,沉降速率從 0.5cm/min 提升至 2cm/min,分離時間從 60min 降至 35min;
pH 值調(diào)節(jié):顏料懸浮液(如鈦白懸浮液)調(diào)節(jié) pH 至 7-8,中和顆粒表面電荷,減少顆粒團聚(團聚率從 30% 降至 5%),轉鼓內(nèi)沉降阻力降低,分離時間縮短 25%;
過濾預處理:用 100 目濾網(wǎng)對催化劑懸浮液進行預過濾,去除≥100μm 的雜質(zhì)顆粒,避免轉鼓堵塞,離心機連續(xù)運行時間從 8 小時延長至 12 小時,減少停機清理時間。
梯度轉速操作:采用 “低 - 高 - 低" 梯度轉速模式 —— 初始 1000rpm(5min,讓大顆粒初步沉降)→ 升至目標轉速(如 2000rpm,主力分離)→ 降至 800rpm(5min,穩(wěn)定清液層),較恒定轉速分離時間縮短 15%,且清液濁度降低 20%;
批量連續(xù)銜接:設置 2 臺離心機交替運行(1 臺分離時,1 臺進料 / 卸渣),實現(xiàn) “無縫銜接",總處理量從 10m3/ 批提升至 20m3/ 批,單位時間處理效率翻倍;
在線清洗(CIP):在轉鼓內(nèi)壁設置清洗噴淋頭,每 5 批次后用高壓水(0.8MPa)清洗 10min,避免沉渣附著影響后續(xù)分離,清洗時間較離線拆洗縮短 80%。
設備參數(shù):換用 300L 組合轉鼓離心機,轉速 1500rpm(離心力 600×g),進料量 4m3/h;
預處理:添加 0.1% PAM 絮凝劑,顆粒聚合成 80-100μm 絮團;
操作流程:梯度轉速(1000rpm→1500rpm→800rpm)+ 雙機交替運行。
分離時間:單批次從 120min 縮短至 70min,縮短 42%;
關鍵指標:回收率提升至 98.5%,顆粒破損率降至 2.3%,清液濁度 8NTU;
產(chǎn)能提升:單日處理量從 50m3 提升至 120m3,滿足批量生產(chǎn)需求,催化劑回用成本降低 30%。
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(wǎng) sitemap.xml